【百年校庆】历史系列之——(七)1958年到1968年的兴国二中

 1958年到1968年的兴国二中   
       1958年高考,兴国中学成绩辉煌,考上了3个北京大学、1个清华大学、2个北京师范大学、2个北京钢铁学院、1个北京林学院、1个北京农学院,江西省教育厅极为重视。1958年8月,社门前的兴国中学更名为“兴国县第一中学”,洪门的兴国初级中学增办高中,更名为“兴国县第二中学”,钟才福任党支部书记,刘桓芳为副校长主持工作,范拯球为教导主任。
       当时教员工资低,被一般人轻视,认为教员是读书人之末路,许多教师转业学织布、种田、挑大粪维持生活。 学生生活也苦,当时兴国县城很小,人口1万多些,小孩大多数到一中读书,来二中读书的多是农村人。三年困难后,物资匮乏,粮食十分紧缺。很多家庭负担不起粮食和学费,不少学生退学。
      1958年,党中央提出了“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,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的教育方针,强调让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。县政府号召大家以粮为纲,支援农业,大办农业,开辟荒山荒土,大办粮食蔬菜,种植水稻,实现自给半自给。兴国二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学校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,推行思想革命化、行动军事化、生活集体化、教学连排化的“四化”运动。根据1960年7月19日二中行政记录,安排师生到茶园公社、樟木公社搬木头,修建礼堂。当时二中组织全校师生下乡支农,每次大约一周,与当地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。这个活动从1960年持续到1975年。
      在劳动之余,兴国二中的师生狠抓教育教学,教学成绩出类拔萃,涌现一大批杰出校友,比如王太华书记,1962本校高中毕业;郑汕将军,1963年本校高中毕业,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。1964年、1965年,兴国二中高考均居全县之首,1965年更是荣列赣州地区全区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