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办阶段(1936年—1949年)

          1936年,地方众议,以恢复江西私立平川中学为当务之急,呈请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分别立案,推谢惠皆为董事长,蓝宝田为校长。同年秋,招收新生两个班。因原校址潋江书院为县政府占用,先后租用县城丘家祠、李家祠、钟家祠、寿庭公祠等四处为临时校舍。1939年起,每年春秋两季招生,临时校舍不敷应用,且其时日军频繁轰炸后方城市,师生安全不保,遂于1939年4月迁往距县城八里之遥的南门坪李屋。当年9月,改推欧阳六愚为校董事长,王有芬为校长。王有芬任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校长达十年之久。
           为学校百年长久计,校董会决定筹建新校舍。几经选择,勘定由坝南陈姓捐出之兴隆坪地基兴建永久性校舍(即现今校址)。其时,均村士绅吴汇明先生任校董事长,热心捐资办学。其妻多次抱怨,先生不为所动,他以林则徐为例说:“子孙若我,不须祖产;子孙不肖,积财无益。”在先生倡导下,县内各界人士再次踊跃捐资,新建教室三幢,寝室一幢,膳厅一幢及办公楼、厨房等。1942年,工程大部告竣,遂由南门坪迁入新校舍,并由时任省参议会副议长、著名书法家王有兰题写校名。

首任校长张文熙1950年元月为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新建校舍撰写的《平川中学新建校舍记》石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平川中学新建校舍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民国十二年秋,兴国四十七区父老乡亲捐资创办平川中学,熙以菲才被推为校长。维时班次无多,假故潋江书院为校舍。厥后葺旧添新,讲艺之堂,栖士之舍,靡一不备。以迄民国十八年学校中断之日,而校舍规模已稍稍宏焉。越八年,民国二十六年,学校恢复,则原校舍为县府占用矣。乃賃城内丘、李两姓祠堂为临时校舍,嗣又迁往南门坪李宅,屋宇差广。顾学校发展速,民房究不宜于办学,校董会因有新建校舍之议。会竹坝陈滇帆、陈正庵、陈毓荘诸君,深明大义,愿捐赠兴隆坪地基一块,为建校用。乃由董事长欧阳六愚,前后校长蓝宝田、王有芬,倡募建筑捐款。承各乡人士慷慨解囊,积成钜款,遂鸠工庀材,即其地建教室九,寝室四十,膳厅一,办公室以及庖湢之所俱全。经始于民国二十八年,落成于民国三十年,而期间收款、督工,责重而事烦,盖欧阳董事长之力为多焉。洎民国三十一年秋,学校由南门坪迁入新校舍,三十三年复由董事长吴汇明筹筑围墙成,所费工料以钜。然以礼堂尚付阙如,办公室暨教职员室仍不敷,不可谓无遗憾也。未几,熙继任董事长,乃议添建。复承各乡热心教育人士以及在校员生捐资、捐俸,共得稻谷一千一百余石。卒于民国三十七年之冬,建筑礼堂一幢,而以礼堂左右为教职员室,楼上为办公室。至是而平中校舍之宏备,盖不在省立学校下矣。回溯自创办迄今二十余年之间,讲舍靡定,版筑屡兴,而我乡村父老相与输财殚力,历久而不渝。此其兴学育才之热忱,直使千百世下闻风兴起,岂独身受嘉惠之师生感激已哉 !熙随诸父老后,于廿年来校舍建筑之艰巨,亦尝躬与其事,每以往者时局不宁,未将捐资效力之人一一勒碑,阙然弗安,兹特书前后建筑之梗概,以告后之君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公元一九五零年元月平川中学校长    张文熙  撰 

        1944年冬,日军攻陷赣州,兴国岌岌可危。1945年1月,国民党军驻入校内,适天寒薪缺,将桌椅床板烧毁殆尽,学校损失惨重。为尽快补充校具,乃于1945年取“赐匾式”奖募筹资。奖赐的匾式字样和署名,视所捐多寡各别。凡捐谷三百斤以上者,匾额字样为“惠我多士”,由董事长张文熙、校长王有芬署名,加盖校印;捐谷五百、八百、一千斤以上者,匾额字样均为“嘉惠士林”,分别由县长、教育厅长、及省主席曹浩森署名,分别加盖县政府、省教育厅、省政府大印。
        1945年8月抗战胜利。原侨置兴国的南昌豫章、上海新建两所完中,相继迁返。兴国初中毕业生苦无就近升学之所,校董事会为应青年学子所需,决议添办高中,呈省教育厅批准立案后,同年秋,新招高中一个班,续招初中两个班。至此,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成为了一所完全中学。
        1946年夏,李绍乾出任校长,王有芬为名誉校长。是年秋,方太士绅朱天一捐慨谷田百余石,岁收华利约二十余石,设立“朱儒雅奖学金”,每年举行奖学考试一次,奖掖家贫而成绩优异之学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1947年夏,王有芬复任校长。由于学校规模日益扩大,学生增多,1948年复添建校舍。由当年初、高中毕业生、在校学生、秋季新生共捐谷四百余担,教职员工捐谷百余担,外加校董会催收各乡旧捐,总共凑足谷一千担,新建两层办公楼一幢,于1949年竣工。
           1948年8月,王有芬校长为筹措学校资金,积劳成疾,于厚塘中暑,猝然辞世。县城各界隆重举行公祭。嗣后,由首任校长张文熙再次出任校长。
       复办期间,时逢日寇侵华。许多长期在名校执教的知识分子纷纷返乡避难,江西私立平川中学乃得以“名师荟萃”。如清末优廪生、国学功底深厚、著述颇丰的原商务书局姚舜生,历任省工专训育主任、医专讲师、部立大学先修班副教授、省立南昌女子中学教务主任石清鉴,留日学生、原武宁师范校长、省一中教师李才枋,原南昌一中教员、省图书馆编目主任、教育部核定为优良教师的李绍乾,等等。惜乎其时战乱连年,物价飞涨,教师待遇菲薄。为了稳住教师,学校实行免费供餐,以实物计薪酬,教师月平均工资仅略高于1000斤稻谷。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尽管时局艰难,全校师生仍众志成城,励志图强。学校以“诚朴”二字为校训,校歌由吴积康作词,钟士雄谱曲。其词曰:潋水清,方山丛,灵秀之气,吾校所钟。济济多士,志合道同;诚以待人,朴以持躬;齐家治国,责任重重。知且行,文兼武,建业立功。愿我辈勤修养,彻始彻终。校歌、校训,起到了振奋精神、凝聚人心的作用。其时,每周星期一第一节课为总理纪念周会(纪念孙中山先生),系全校师生定期举行的例会。由学校领导领读《总理遗训》,再由校董或指定教师训话。王有芬校长常以“读书、做人、转移风气”为训话主要内容,强调从严治校,从严治学,勉励学生要“为国之干”。由是,平川校风校纪闻名遐迩,省教育厅厅长、省督学多次来校视察,叠加褒奖。赣县、于都、瑞金、泰和、万安等外县青年慕名前来求学者甚众。1947年有3个高中班,学生148人;6个初中班,学生347人。

       自1936年复办迄1949年上期,累计共有初中毕业生17届638人,高中毕业生2届89人。 当年校友,解放后成为司局级干部、学界名流、杏坛精英者众多。美籍博士范新亚、朱添伟、李电白、李东明、凌克菲等人以及解放前去台、后成为国民党将军的黄子信、李佐援等人,即为这一时期的江西私立平川中学学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