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创阶段(1923年—1929年)

        民国初年,各地纷纷兴起办学热潮。其间,兴国亦曾两度兴办县立中学。由于经费不足,皆中途夭折。
         1923年春,兴国联乡自治研究会“为谋奠定地方自治基础计”,再度发起全县47乡私人捐款集资办学。由士绅王有芬、张文熙、吴大鹏、谢式初、刘嗜慵等人为“劝募员”,筹资所得,二成作开办费用,八成广置学产,岁收学租五百担作永久基金,由校董会管理。据县志载:“兴国诸水,以潋、氵岁为纲。潋、岁既合,则名平川……以为江水至此渐平”,故取其名为“平川中学”。
           校董会是当年平川中学最高权力机构。如校长聘任、校产管理、资金筹措、校舍兴建等办学大计,皆由校董会决定。首届校董会由谢惠皆、刘嗜慵、谢式初、王少雍、张禹谟、吴大鹏、邹石韫、张叔和、吴性明、韩圭如、李鹿圃、钟烈南、夏侯若林、李家腾等二十余人组成,并公推方太乡前清秀才张文熙为首任校长。从集资筹办到正式上课,仅用半年时间,其艰辛劳碌,可想而知。同年,呈省教育厅立案,名“私立平川中学”,校址设县城潋江书院,秋季招生两个班,学制三年,乃开兴国中学教育之先河。首届学生入学后,根据各生天资、志趣及家境状况,分为升学与不升学两组,所授课程,略有偏重。此种课程设置,在全省尚属首创,并获省教育厅令准。
            学校教员可谓中西合璧,延请了一批宿儒、青年俊杰和留洋学子任教。省优秀师范毕业生、原赣州中学堂学监、著名书法家吴大鹏任教务主任,王有芬、李家腾、廖民、刘世英以及留法学生陈发祥,黄埔军校毕业生胡灿、鄢日新,江苏南通纺织工专毕业生邱会培等人担任教员。后因继续招生,校舍不足,复采用私人捐资方式,筹集银元数千,添置教室两间、寝室八间、浴室八间。现潋江书院内之两层楼房,即为其中一部。

         1929年,革命浪潮风起云涌,县城红白双方频繁易手,应届生毕业后,学校停办。至此,有初中毕业生四届计192人。

潋江书院鸟瞰

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教室崇圣祠(外景)

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教室崇圣祠(内景)

江西私立平川中学教工办公室兼宿舍 (为左、右两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