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寻英烈足迹
传承红色基因为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,9月29日,我校组织高二年级新入团团员及学生会干部,赴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“追寻英烈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研学活动,以沉浸式实践筑牢青年理想信念。
整装启程:奔赴红色课堂下午2点整,参与研学的同学们身着整齐校服,胸前团徽熠熠生辉,在校园广场列队集合。研学队伍有序出发,怀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,奔赴这场特殊的“红色课堂”。

大家抵达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后,举行了简短的仪式。校团委副书记、团校校长吴秀老师阐明了此次研学的意义,她号召大家在活动中感悟英烈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。随后,高二(28)班谢金辉同学领诵《兴国英烈赋》节选,“赣水汤汤,忠魂浩荡”的激昂语句在广场上空回荡,在场学员肃立聆听,红色记忆与敬畏之心被同步唤醒。



分区研学:感悟英烈精神(一)展区参观:实物为媒,触摸历史温度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同学们依次参观“苏区风云”“英烈忠魂”等核心展区。展柜中,1932年红军的补丁帆布挎包、英烈们的钢笔手稿、历经岁月沧桑的旧步枪等实物静静陈列,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革命历史。同学们驻足凝视,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细节。大家透过实物,直观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。





(二)小组研学:互动探索,深化认知 展区参观结束后,各小组分散开展专项研学。在“刘启耀事迹展区”,组员们化身“临时讲解员”,结合展区史料,生动讲述刘启耀“背金条找组织,宁挨饿不私用公款”的感人事迹。同组同学不时补充细节,让故事更完整。各小组还认真完成了研学任务卡,记录江善忠“跳崖前写下‘死到阴间不反水,保护共产党万万年’”、李美群“为革命事业托付孩子”等印象深刻的英烈故事,找出李化相、王志楷等长征途中牺牲的兴国籍英烈并记录其贡献,解读陈公礼使用过的笔记本等文物背后的革命场景与信念。一张张填满内容的任务卡,成为大家研学成果的生动见证。



(三)小组分享:畅谈感悟,传递红色力量 各小组齐聚纪念馆广场,开展“收获分享会”。每组代表依次发言,结合研学所见所感,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。 “以前只在课本上知道革命先烈很伟大,今天看到刘启耀背着金条却饿着肚子找组织,才真正懂了‘信仰’两个字的重量。”

“李美群阿姨把孩子托付给群众时,一定也很舍不得,但她选择了更重要的革命事业,这种‘舍小家为大家’的精神,值得我们永远学习。”

“陈友才烈士牺牲时还紧握着战友的家书,原来英烈也有家的牵挂,可他们还是为了大家牺牲了小家,太了不起了。”

真挚的发言引发阵阵共鸣,红色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扎根。
总结宣誓:致敬承志 ,凝聚传承力量活动最后,同学们在纪念馆英烈雕塑前整齐列队,神情肃穆,大家向革命先烈深深三鞠躬,以此表达最崇高的敬意。随后,高二(16)班蔡群群同学作为代表,带领全体成员重温入团誓词,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……”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广场上空,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传承英烈精神、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。



此次烈士纪念日主题研学活动,让同学们走出课本,近距离触摸革命历史,感悟英烈精神。大家纷纷表示,未来将以英烈为榜样,把“强国有我”的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努力学习,锤炼品格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担当与荣光。